准确的波速模型是微震源定位的先决条件,合适的波速模型对于提高震源定位精度至关重要,同时也是较难精确确定的震源定位输入参数之一。理想情况下,波速模型应该反映岩体介质的真实波速场。实际应用中,很难建立完全反映煤岩介质真实情况的波速模型。微震源定位通常采用经过一定简化的波速模型。目前常用的主要有单一波速模型、分层波速模型和实测波速模型。
单一波速模型比较容易获取,单一波速模型是微震定位中使用最多的模型。该模型假设监测范围内的介质为均匀、连续、各向同性,然而实际的微震波速并不是恒定不变的。微震事件发射出来的弹性波在岩体中传播会穿过不同的岩层,在不同的岩层里传播的速度不同,分层波速模型认为波速跟传播路径有关。虽然分层波速模型较好的反映了真实的波速场,但是分层波速模型没有反映出波在岩层界面的反射、折射和反射现象。实测波速模型直接采用原位实验测试监测区域内的震动波速度,一般情况下,在微震监测系统安装后,可以采用己知震源的爆破实验确定波速模型参数,实测波速模型在微震源定位中得到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大多数现场微震监测都采用实测波速模型。
针对实测波速模型中波速在“空间”和“时间”上都不能较好反映微震事件的实际波速。董陇军等分析影响微震定位的因素和总结微震定位的方法原理,从而提出了一种无预先测速的微震定位方法,较好的克服了波速模型带来的定位误差。Fish AM 考虑时间和空间的变化,根据微震数据评估波速模型使用图像域波形层析成像方法更新了波速模型。
针对复杂的地质单元,赋予每个单元不同的属性,提出了一种波速模型,其波速模型可以配置为包含可以充满空气,填充盐水或回填的水泥浆的空间。考虑到岩体的各向异性参数应包括在最终的波速模型中以便产生更准确的事件位置,提出了一种行的波速模型。Michael 等使用各向异性波速模型进行微震事件定位精度增强。Gesret 等将适当的波速模型整合到概率地震位置的公式中,提出了一种新的贝叶斯公式,它们在概率框架中将波速模型不确定性传播到地震事件位置,这有助于获得更可靠的源位置。
责任编辑:李 北
发布编辑:徐青松